员工职业素养方面培训 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有哪些?

[更新]
·
·
分类:行业
2231 阅读

员工职业素养方面培训

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有哪些?

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有哪些?

1、认知目标 :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长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难点:中职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观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简要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技术性和职业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职生面对两类的职业群: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以会计为例加以说明
导入新课
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
(一)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涵义: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 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
(二)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
设问: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由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教师在此基础上分析)
1、思想道德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思想政治上的信仰或信念以及道德上的修养等。
(2)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
(3)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当中体现为职业道德素质。
如,商人讲诚信;护士要救死护伤;服务员要礼貌待客等。
设问:什么是科学文化素质(由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教师在此基础上分析)
2、科学文化素质
(1)科学文化素质:从业者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知识等人类文化 认识和掌握的程度
(2)中职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如, 一个文盲的人,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是谈不上其他能力的获得,
3、专业素质
设问:什么是专业素质(由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教师在此基础上分析)
(1)专业素质: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来 的状况和水平。
(2)专业素质是职业素质构成的重点
如,美国青年发明十字螺钉
设问:什么是身体心理素质(由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教师在此基础上分析)
4、身体心理素质
(1)身体心理素质:从业者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的状态和水 平,具体体现为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
A、健康的体魄主要表现为体格强健、身体健康、动作协调。
B、健全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能力齐备、情感健康、意志坚强。
(2)身体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载体。
设问:如何看待职业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
(三)职业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下:
思想道德素质——灵魂
科学文化素质——基础
专业素质 ——重点
身体心理素质——载体
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中,中职生的优势不是学历,而是实践能力, 证明这一优势的是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对中职生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首先,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就业的条件。
其次,职业资格证书是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
再次,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
(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
(三)与中职生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资格证书的选择
课堂小结:
职业素质构成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要牢 牢记住,社会所需要的从业者必须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素质。我们要检查一下自己,具备这些素质了吗差距有多大怎么办
现在你们还是在校生,应该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塑造自己,增强竞争能力,培养创业意识。
中职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校期间,大家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尽量多拿几个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你们未来的就业会增加很多机会。
课后作业:
结合你们所学专业特点,谈谈你们因该具备哪些具体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如何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从两方面入手:具备并强化职业能力意识;不断磨练职业素质。
一、具备并强化职业能力意识。
1、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在大学应基本上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
离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但任何优势能力是不够的,大学生必须对已经具备的能力有所拓展,不管其发展程度如何,这是他们今后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3、身心素质培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升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身心素质可以从勤于用脑,劳逸结合,多种活动交替进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