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十大忌讳 被提拔成小主管后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更新]
·
·
分类:行业
1543 阅读

绩效管理的十大忌讳

被提拔成小主管后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被提拔成小主管后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领导者不分职位高低,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其位谋其政,是对领导者最起码的要求。
作为一个新提拔的主管,管理能力一定是有所欠缺的,所以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性,尽快转变好角色,早日适应管理岗位。
我认为应当在平常的工作中着重提升以下几种能力:
1、沟通协调能力。基层管理者是联系上级和员工的纽带,是保证上级决策执行到位的关键一环,领导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会使上级的决策贯彻不到位,员工的期盼得不到有效反映,会产生 “肠梗塞”病症,因此作为一名新提拔的主管,一定要练就良好沟通的能力。
2、有效决策的能力。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良好的物质保障,更取决于指挥者的管理能力,要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求管理者具备超前谋划的能力,善于解决工作中的急难险重问题,将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做好预案,保证工作按照既定方案执行,保证团队良性运转。
3、工作创新能力。创新是进步的手段,是团队快速抢占市场的有力武器。作为一名新提拔的主管,一定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在工作中不要因循守旧,不呆板,练就善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以身作则,提高团队执行力。一个团队是否具有战斗力,不仅要看团队的精神面貌,更要看团队的执行力。对于新提拔的主管,在团队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员工做好榜样,使员工自动的向自己看起,形成严肃活泼的良好风气。
一名新提拔主管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走好每一步路,不断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为公司、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一定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一件不平凡的工作做好就不平凡。

你们公司的绩效管理是怎么做的?绩效管理是否真的适用?

绩效管理,曾经被迷信,后来被滥用。简单的办法就是设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倒逼员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呃,确实解决了员工层面人浮于事的现象,但是所谓滥用:指的是KPI指标的合理性失真,不切合实际的用来扣工资,变相的成为收入控制的手法……
其次就是脱离了企业战略和愿景,导致企业“唯指标论,失去了精神内核。”’
从管理的角度,德鲁克曾经提出:要使一家公司充满活力,那么目标设置最好是让人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但目前的绩效管理除了过高过大,还有过多的问题。从很多指标分析来看,往往一个岗位的只能被过多的指标引向了不合实际的方向。举个例子:
比如销售部门,单件平均销售额,月度件数,月总销售额,访量考核4项较为常见的指标,本意是希望多多销售,但如果权重不合理,足以造成销售人员在完成月度访量考核的情况下只盯某两项指标,而不可能兼顾。
最终使得这个销售人员要不成为混工资的指标人员,要不成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冷门高手,对于每月销售平均值,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好好的销售单位,成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农业,大家随大流,不图进取。
所以指标考核必须科学严谨,具有合理合乎人性的指向性,不能过高,也不能过多。否则造成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呵呵,就是傻叉的绩效管理了。
方法:一定忌讳所谓“制度设计”的傻缺领导人,历史上的王莽、秦始皇、隋炀帝就是下场,对于这类专家,用搬砖拍死即可。
下放绩效权利,由“听得见炮声的人”具体设置,以人性的发展欲望,企图心和团队的士气为核心。历史上的刘邦,约法三章,就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