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学习中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自律式学习习惯?

[更新]
·
·
分类:行业
4586 阅读

日常学习中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如何养成自律式学习习惯?

如何养成自律式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等。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学习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雷都打不动。
首先,应当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有的人非常喜欢音乐、书法、画画、跳舞、阅读和拱积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几乎每个人都会喜欢其中的一种,“人性本善”嘛。所以我国古代教育家才有“因材施教”的说法。其次,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会阅读、爱阅读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我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就是靠自己的眼晴去阅读书本。可以玩阅读软件工具,比如有个jint速读记忆工具安装于电脑上玩,里面有许多舒尔特表、记忆图片训练游戏很好玩很有趣味性,还可以提高注意力,不知不觉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次,别忘记锻炼身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锻炼身体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大脑清醒灵活,为开展那好繁重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想而知,如果不健康如何有精力去学习呢?

数学老师谈: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不能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难就难在不能给一心一意的学习,那么要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佚名说:“良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如果孩子能够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便会将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对待。
老师说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就小学数学而言,要重点培养以下习惯:
第一招、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数学课前预习要做到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
课前看一看。
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课前想一想。
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动脑思考。
课前练一练。
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第二招、倾听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倾听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弯路,经过你有目标的艰苦奋斗,使你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目的地。”著名的社会学家兰金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礼仪,必须做好三到位,即:身体到位、眼神到位、情绪到位。“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获取所需知识;通过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来修正自己认识中的错误,弥补自己思维中的不足,使自己的思想更趋完善、知识更加完整。让学生会听、善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倾听的习惯的训练。
培养学生专心去倾听。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应做到“专心、细心、虚心”。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倾听要求,首先要提出听的要求如:“在别人发言时请你看着他”、“想发言有补充需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别人讲解题时,你应做到眼睛看着题,耳朵听着题,脑子想着题”、“如果同学的回答让你满意,请你用眼睛看着他,对他笑一笑以示赞同”……有了这样细化的要求,学生的倾听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其次,引导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思考这种语气要表现什么,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觉。
带着问题去倾听。在把别人的发言听清楚、听懂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学会有选择的接受别人发言,并且能把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想想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将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么更好的发现,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学生掌握了倾听的方法,明白了该怎样去听、听什么,倾听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倾听的习惯便会逐步形成。
第三招、交流的习惯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在一节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首先,我们在课堂中,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
第四招、读题、审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第五招、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的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算理,反复说、说反复,个别说、集体说,一边做题一边说等等。让学生从实际经验中对知识进行提升,形成正确的计算理论,为学生的计算学习寻得依据,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有的并不是他们不会做,而往往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例如:口算题每节课必抓。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检查验算,确保计算正确。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我们可以教会学生适当的检查方法:一查抄题,二查竖式,三查计算,四查得数。列出这样的方法,检查时就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有了方法可循,从而使得算后的检查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总之,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会学好数学。